各部門、各單位:
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重大問題研究,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課題。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研究題目及要點
(一)深入推進京津冀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研究
全面梳理京津冀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等,并以河北省環京地區及沿海三市為案例,深入分析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情況,研究提出更好推動京津冀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2270
(二)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協同轉化率研究
在梳理總結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理論、實踐及經驗啟示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協同轉化的發展歷程、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等,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蛙跳式”轉移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等地的現象及典型案例,研究提出更好推動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協同轉化的對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2270
(三)完善京津冀區域應急聯動機制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圍繞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三省市“一盤棋”的優勢,研究建立健全京津冀區域應急聯動機制,完善各類應急預案,重點就加強疫情聯防聯控、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和生活物資保障、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出對策建議,有力保障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咨詢電話:010-68502269
(四)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數據跨境流動及應用轉化研究
在梳理國際國內數據跨境流動及應用實踐、困難問題及發展趨勢基礎上,深入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高度開放的特殊優勢和現實制約,研究提出大灣區率先開展深化數據跨境流動及應用轉化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近期著力點。
咨詢電話:010-68501743
(五)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一體化協同發展重大問題研究
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鄉區域發展現狀,研究大灣區內地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現和發展趨勢,提出增強大灣區內地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的思路和舉措,同時圍繞更好發揮大灣區輻射帶動作用,研究提出打造周邊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有關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43
(六)粵港澳大灣區實行更加開放的一體化負面清單壓力測試研究
在參考借鑒CPTPP等國際高標準自貿協定中關于投資和服務貿易的管理模式基礎上,結合我國在投資貿易領域的開放實踐和粵港澳大灣區實際(CEPA服務貿易率先在廣東實施),研究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對港澳實行更加開放的一體化負面清單管理,分析研判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有關對策建議,為我國申請加入CPTPP、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提供壓力測試。
咨詢電話:010-68501743
(七)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發展形勢研究
從大灣區內部和外部兩大視角研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的總體環境態勢;結合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剖析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可能存在重要挑戰和主要風險,并提出對策建議;從重點人群入手,評估和研判各類重大政策對于大灣區建設形勢的影響;借助大數據、社會調查技術手段動態追蹤、評估以及研判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對于大灣區建設形勢的影響。
咨詢電話:010-68501711
(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資本項目開放對策研究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在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定位,分析評估當前大灣區資本項目開放和跨境資金流動的現狀和問題,在保證金融安全前提下,研究提出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特別是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的制度安排、政策舉措和風險防控體系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11
(九)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接高水平國際投資規則研究
梳理CPTPP等高水平國際經貿協定中有關投資領域規則,研究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海南自貿港在投資領域與國際規則對接的實施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92
(十)國家南繁硅谷建設問題研究
圍繞加快科技創新,服務全國種業發展,研究梳理國家南繁硅谷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對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2244
(十一)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市場監管模式研究
圍繞建立健全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高標準市場體系相匹配、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市場監管模式,梳理國際國內經驗,研究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2244
(十二)長三角更深層次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問題研究
深入分析研判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走向更深層次、實現更高質量面臨的堵點難點和瓶頸制約,圍繞打破行政區劃壁壘,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聚焦財稅分享、創新鏈與產業鏈跨區域協同、要素自由流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風險聯防聯控等重點領域,研究提出下階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的制度創新重點方向和路徑舉措。
咨詢電話:010-68502798
(十三)促進長三角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轉移涉及的重大問題研究
從長三角產業發展現狀入手,梳理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已有建設成效,聚焦推動形成長三角產業高效分工協作和科學合理布局,以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規律為脈絡,分析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中的堵點難點。強化產業協同創新,深入研究促進長三角地區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轉移重大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咨詢電話:010-68502349
(十四)寧波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建設涉及的重大問題研究
全面總結寧波前灣滬浙合作的發展基礎,系統分析在推進滬浙合作中的比較優勢、發展潛力和存在的短板弱項。立足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區域共建共享制度創新的目標要求,提出寧波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的建設思路、發展目標、產業及設施布局、重點任務以及保障目標任務實現的政策措施。
咨詢電話:010-68502746
(十五)淮河—洪澤湖生態廊道建設涉及的重大問題研究
深入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擺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推進淮河—洪澤湖生態廊道建設的重點問題,包括建設基礎、總體思路、目標定位、重點任務等,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
咨詢電話:010-68504705
(十六)黃河流域洪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研究
水安全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2021年秋汛期流域特大洪水和鄭州“7.20”特大暴雨,反映出黃河流域抗風險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城市應急防御體系不健全,應對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重點研究黃河流域防洪體系,特別是城市自然災害防御體系短板弱項,開展應對洪澇災害及相關次生自然災害能力評估,進一步統籌區域發展和安全,提高新建公共設施防災能力,增強應對極端情況下防洪排澇綜合能力。
咨詢電話:010-68502952
(十七)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健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整治長效機制研究
在借鑒多瑙河、萊茵河等國際流域治理經驗基礎上,從我國國情出發,深入分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從綜合治理、政府管理、市場化、激勵約束等方面完善長效機制,實現生態環境問題整治長效化、機制化、規范化。
咨詢電話:010-68502952
(十八)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重大政策研究
圍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梳理總結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亮點,深入分析新形勢下推進西部大開發面臨的機遇挑戰,研究提出推動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2831
(十九)新時期東北地區制造業振興重點問題研究
系統梳理東北地區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的主要環節、重點企業、區域分布、國際國內競爭力、發展態勢等基本情況,圍繞新時期東北地區制造業振興目標,深入分析重點產業鏈存在的問題短板和制約因素,針對性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發展高端制造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71
(二十)調整完善“兩個比照”有關政策問題研究
系統梳理實施現有“兩個比照”(中部地區欠發達縣市、區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老工業基地城市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以來的進展、成效和不足,研究提出調整完善“兩個比照”政策內容和范圍的思路、方向,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07
(二十一)地區經濟運行形勢重大問題研究
研究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地區經濟分析,對我國地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精準“畫像”,挖掘地區經濟運行中的亮點,梳理各地采取的個性化舉措,剖析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研判后期發展走勢,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形成分析框架和指標體系。
咨詢電話:010-68501842
(二十二)國家級新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路徑和方法研究
圍繞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綜合功能平臺優勢和引領示范作用,研究新發展格局下國家級新區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的路徑和方法,并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18
(二十三)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系統總結全國臨空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包括航空樞紐建設、臨空產業發展等),深入分析新形勢下推進臨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分地區梳理主要臨空經濟區基本情況、發展成效和經驗做法,圍繞航空貨運、對外開放功能平臺、臨空經濟區產城融合、制度創新等領域進行專題研究,對臨空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展望,研究提出促進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71
(二十四)新時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政策研究
系統梳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基本情況,總結各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在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培育、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深入分析當前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壯大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新時期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政策建議。
咨詢電話:010-68501771
(二十五)推動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研究
全面梳理全國省際交界地區的空間分布和功能類型,深入分析省際交界地區在產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基礎設施聯通等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研究提出推動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路徑和政策措施。
咨詢電話:010-68502798
(二十六)適應高質量發展方式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利用方式研究
圍繞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求,結合第三次國土調查的最新情況,在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研究提出優化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市場化配置效率和開發利用效率的政策舉措。
咨詢電話:010-68501718
(二十七)推動建立資源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利益補償機制有關問題研究
圍繞煤炭、石油、風能、水能及其他礦產等重要資源,研究提出資源輸出地和資源輸入地之間利益補償機制的基本原則、實現路徑、補償方式等,充分發揮輸出地和輸入地的比較優勢,增強輸出地在保障資源安全方面的功能,支持輸出地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發展,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動輸出地和輸入地形成協調共贏的區域發展格局。
咨詢電話:010-68501707
二、申報要求
(一)課題申報單位必須具有完成課題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原則上應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接受以個人名義的申報。課題負責人應當在相關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具有與課題相關的研究經歷,并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
(二)請按要求如實填寫《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研究課題申報書》(見附件),并加蓋申報單位公章,一式3份(另附電子版光盤)通過中國郵政EMS郵寄至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38號,郵編100824),信封上請注明“申報課題”字樣。申報截止日期為2022年6月10日(以郵戳日期為準)。
(三)課題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歸我委地區經濟司所有。課題承擔單位及參加人員如公開發表研究成果,必須事先征得地區經濟司同意。課題承擔單位及參加人員對課題享有署名權,在所發表成果上必須標明“本項研究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課題研究項目資助”等字樣。
三、其他事項
(一)地區經濟司將對研究課題申報書進行評審,按程序擇優遴選,并與入選單位簽訂正式合同,給予相應經費資助。課題承擔單位入選名單將在本網站公布。
(二)課題執行時間為簽訂合同之日起至2022年12月。課題承擔單位原則上應在2022年9月底前提交中期成果(含電子版),2022年12月底前提交最終報告(含電子版)。
(三)課題成果報告應達到公開發表或出版水平。
四、我校申報安排
各單位從政治方向、申報資格、選題論證、知識產權、學術創新等方面對申報項目進行初審把關,于2022年6月7日前將申請書紙質版材料(申報書一式3份)送至人文社科處(行政樓 316),電子版材料發至rwskc@sdust.edu.cn。
聯系人:沈瀟 86057871
人文社科處
2022年5月23日
附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研究課題申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