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各單位:
為繁榮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后事業,2012年,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設立《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文庫》(以下簡稱《文庫》),每年在全國范圍內擇優出版博士后成果。現面向廣大博士后及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征集代表博士后研究人員最高學術水平的相關學術著作。
一、《文庫》基本情況
《文庫》堅持創新導向,旨在集中推出選題立意高、成果質量高、真正反映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后研究最高水準的創新成果,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鼓勵廣大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優良學風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2012年12月24日,《文庫》首批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制度實施20周年紀念會議”上正式發布,迄今已累計推出十批共計348部成果。《文庫》逐漸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形成了品牌效應,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文庫》成果出版后,已先后獲得各類學術獎項近70項,其中包括胡繩青年學術獎、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提名獎、董必武法學成果獎、孫冶方金融創新著作獎等重要學科獎項及部分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項。
二、征稿范圍
《文庫》收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尚未正式出版的博士后學術著作,具有國內或國外博士后研究經歷的在站、出站人員均可投稿。
(一)征集的學術成果主要包括:
1.優秀博士后出站報告。
2.博士后在站期間優秀學術成果(包括在站期間在合作導師指導下修改完善的博士論文,內容須有重大修改)。
3.博士后出站后完成的、與博士后在站研究直接相關的學術成果。
(二)優先考慮出版基于以下項目類型的學術專著:
1.列入國家重大研究、發展計劃的項目或專項基金項目。
2.獲省部級以上學術進步獎、社會科學獎及專項基金的項目。
3.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的課題或項目。
4.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
三、投稿要求
1.書稿應為該研究領域處于領先水平的個人原創成果,集體成果不予受理。
2.作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書稿中不得有違反國家憲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內容。涉密成果不予受理。
3.作者須恪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尊重知識產權,不得有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經查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申請人3年內不得申報《文庫》;已入選的書稿將予以撤銷,追回榮譽證書,并通報批評。
4.成果形式一般應為中文學術專著。如有特別優秀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調研報告、古籍整理、學術前沿訪談錄等形式的成果,可適量吸收。教材、譯著、工具書、散篇論文集、資料匯編、普及性讀物、軟件等成果形式不予受理。
5.書稿撰寫須符合學術規范,總字數一般應在10萬字以上,30萬字以內;文字重復率最高不得超過20%。投稿前請對書稿作匿名處理,書稿內不得含有作者個人信息。
6.須由2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書面推薦,推薦者承擔信譽責任。
7.書稿選題應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理論須系統深入,論證要合乎邏輯,研究方法科學嚴謹。
8.書稿須充分尊重前人及今人已有之相關學術貢獻,交代相關學術背景,并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9.資料須扎實可靠,引證規范。所有引文務請與原著逐一核對,確保準確無誤,尤其對商榷性文字,不得斷章取義,故意誤解或曲解;引用的數據資料須準確權威,有明確出處;屬于個人實地調研或問卷調查的數據要有明確的注釋。
10.已入選《文庫》者如有其他高質量成果,可再次投稿,但至少須間隔兩年。
11.未入選《文庫》書稿,作者應對其進行較大修改后再行投稿。請簡要列明書稿主要修改內容,投稿時一并提交。
四、工作程序
《文庫》評審出版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嚴格遵循寧缺毋濫、質量為先的原則,主要工作程序包括資格審查、成果查重、匿名初評、專家會議復評、結果公示、成果出版等環節。
五、資助表彰
1.入選成果將由《文庫》主辦方全額資助出版;入選者同時獲得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省部級)頒發的“優秀博士后學術成果”證書。
2.入選《文庫》成果的作者如應聘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才引進招聘崗位,同等條件下將予以優先考慮。
六、成果出版單位
根據書稿所屬學科方向等情況,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方志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等五家出版社編印出版《文庫》相關成果。《申請表》等表格及《學科、專業目錄》等參考材料請從中國博士后網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或中國社會科學網“公告”欄目(http://www.cssn.cn/index/gg/)下載。
七、我校時間安排
1.請各單位匯總以下材料電子版,(1)書稿(word版,要求詳見《作者須知》);(2)《申請表》(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參考《學科、專業目錄》填寫);(3)《投稿信息一覽表》;(4)《專家推薦表》(2份,掃描件),于2022年3月18日前發送至rwskc@sdust.edu.cn,郵件主題及附件命名為“作者姓名+《書稿題目》”。
2.請將紙質版《申請表》、《專家推薦表》原件及“博士后經歷證明(博士后證書、進站備案證明等)”復印件于2022年3月18日前送至人文社科處。
聯系人:高千 聯系電話:86057796
人文社科處
2021年12月28日